漯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漯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法治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政府 > 法治动态
庆祝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68周年
发布时间:2018-10-31   点击量:327544    作者:漯河国动办   分享到:

——写在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68周年纪念日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

  人民防空要平战结合,平战结合才能靠得住。——邓小平

  平战结合,为民造福。——江泽民

  要把人防建设纳入国防动员建设的总体部署,把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增强城市防空作战能力。——胡锦涛

  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习近平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不久,败退于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独裁统治的失败,极力对大陆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破坏捣乱。1950年2月6日,上海发电厂被炸,当晚,这座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远东著名大都市一片寂静,600万上海市民度过了解放后第一个漆黑的夜晚。随后,福州、广州、汕头等东南沿海城市相继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轰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侵朝美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东北的晋安、丹东、长店、河口等城镇和乡村都落下了美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一千余人被炸伤亡,在那段日子里,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10月31日,周恩来总理召集聂荣臻、薄一波等同志研究全国的防空问题,当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了《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随后颁布了《关于建立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国人民“立即紧急动员起来,在一切可能遭受空袭的地区和城市中建立人民防空组织,加紧人民防空工作的设施建设,积极展开防范敌机空袭的群众斗争,以强大的群众组织力量来避免和减轻敌机空袭的破坏与扰乱作用,保护国家与人民的财产,保护集体与个人的生命安全”。由此,开启了新中国人民防空的伟大事业。

  2010年7月1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1950年10月31日定为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

  68年过去了,中国人民防空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从单一防空到防空防灾一体化,从保障民安到服务民生,先后经历了创建奠基、结合建设、全民建设、调整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时期,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不平常的创建与成长

  自1950年10月31日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后,即决定成立最高级别的防空总指挥机构“全国防空筹委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主任,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防空领导机构,它首开由共和国总理担任人民防空最高领导职务的先河,并历经数届国家领导人直至今天(罗瑞卿、邓小平、叶剑英、万里、秦基伟、李鹏、朱镕基、李克强),它表明,这项落实防空、防护人民生命的工作已成为每一位国家领导人上任后首先要承担的重大责任之一。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民防空委员会。1953年朝鲜停战后,人防工作交由公安部管理,同年11月,公安部长罗瑞卿在北京主持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会议提出了人民防空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研究部署了在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以及重要工矿企业和铁路交通枢纽组织防空工作,加强“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反空袭防空措施。确定建立人民防空领导机构,构筑人民防空工程设施,建设人民防空警报系统。

  从1950年至1965年的十五年间,是新中国人民防空的创立时期,人防系统曾邀请前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先后派出四批留学生出国学习,并修建了一批早期工事,建立了指挥系统,配备了通讯警报设备,制定了人员和物资疏散计划,初步具备了组织化、专业化规模。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两国交恶,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一大批人防工程相继建成。1971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就专门总结了城市开展群众挖“防空洞”的经验。

  1978年,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10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又确立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方针。从此,我国人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始了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常规战争、核战争转变到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由单纯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人防工程、组织指挥、通信警报、专业队伍和科技教育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上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等多种手段上来;由只注重战备功能转变到综合发挥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上来。从而全面拓宽了人防建设的路子,提高了人防建设的质量。

  二、从封闭到开放平战结合发挥三个效益

  改革开放之后,人防部门开始重新认识地下空间。为解决开发建设中的投资问题,各地人防部门广开门路,由一家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联合开发,国家也及时调整了政策。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地下开发热,使人民防空的综合效益稳步上升。正如2000年1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所讲的那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防空“由单纯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转变到人民防空工程、组织指挥、通信警报、专业队伍和科技教育协调发展上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等多种手段上来,由只注重战备功能转变到综合发挥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上来。这一战略性转变,为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今天,各级人防部门不再以单纯的战备姿态被动地服从经济建设大局,而是顺应市场经济大潮,因“洞”制宜。从人防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出发,“防空洞”既作为战场,也当成市场建设,追求战备、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各地的人防工程建设大多体现了“一个工程多种用途”的原则。昔日的生命保险空间如今成了财源广进的福地洞天,许多“防空洞”和地下室变成了旅馆、餐厅、医院和仓库……一些大中型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将人防工事平战结合建成地下停车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三、从单一到一体化打造抗得住的人防“利器”

  现代空袭作战,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软杀伤能力强,远非普通的防空“洞”可防。我国从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之后,相继颁布了人防工程建设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9部,基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防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大大增加了人防的科技含量,提高了人防工程质量,提升了人防的综合防护能力。2005年10月的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就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一次里程碑,这次会议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防空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大力推进人民防空建设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转变,由单一的防空袭体制向防空防灾相结合的体制转变,由以行政命令为主管理的模式向依据法律法规为主管理的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人民防空开始由单一防空向防空防灾一体化转变。

  四、从人治到法治人防工作步入良性发展渠道

  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从第三次到第四次之间,相隔22年。在此期间,我国人民防空事业并没有停滞,相反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业内称这一时期为调整改革期,其中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加强了人民防空法制化建设。

  1984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人民防空条例》。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规范人民防空工作的法律。以《人民防空法》颁布实施为主要标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制定颁布了人民防空法实施办法,使我国的人民防空建设步入了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各地相继成立了相对稳定的执法机构和队伍,加大了人防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人民防空教育也逐渐由战备形势教育与任务教育转变为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综合教育。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媒体,采取电视广播讲话、举行街头演出、举办知识竞赛、建立教育训练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进行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把人防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和千家万户,让人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赢得了社会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营造了人防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从地下到地上防空防灾筑起安全屏障

  伴随着我国《人民防空法》的诞生,人民防空与应急救援的一体化建设已在上海、辽宁等地露出了“尖尖角”。人防、民防,防空防灾一体化,战时、平时,战备救援同步行,沈阳市应急救援办公室自成立3年来就接警130余次,其中处理危险品事故5次,接转处理一般性事故90多次,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实,建立防空防灾相结合的民防体制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将人防的单一职能扩展为战时防空抗毁、平时抢险救灾的双重职能。因此,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求努力构建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和上海市自80年代以来就积极探索战时防空与平时抗灾救灾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人防组织、人员、技术和设备设施,主动承担了一些防灾救灾特别是核应急、化学事故应对、特种救援等任务,填补了防灾减灾救灾的空白领域。此后,一些地方的人防办相继加挂民防办的牌子,或改称民防局,积极参与应急管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彰显了广大人防战线的卫国护民情怀。

  六、从今天看明天“深挖洞”不会过时

  当今世界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盛行,地区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一直对我国推行封锁、遏制和敌视政策,从而在整个外部安全环境上对我国构成严峻威胁。

  人民防空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更加紧迫繁重,人民防空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备战打赢的战略工程,事关国家安全、人民安危和现代化建设成果。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人民防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人民防空提出了时代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激光、动能、微波和粒子束武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战略预警、导弹防御和空间对抗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都将给人民防空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为人民防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空袭与防空将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向着空天一体、攻防一体和软硬一体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人民防空事业充满希望,前程远大。人民防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始终与祖国命运同呼吸,始终与人民安全紧相伴,历经创业艰辛,在探索中更加成熟;不断深化改革,在奋斗中日益坚强;突出发展主题,在创新中铸就辉煌。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重托,68年实践证明,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离不开人防人的拼搏奉献。68年实践揭示,没有人民防空的城市不是安全的城市,没有人民防空的城市不是和谐的城市。人民防空永远是共和国的忠诚卫士,新时代人民防空将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兰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宣

  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由文字和图案两部分构成,其基本含义是中国人民防空。

  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1999年5月1日起启用。(转自:中国甘肃网)


X
X
X
X